长安少年游侠客,夜上戍楼看太白。

长安少年游侠客,夜上戍楼看太白。

长安少年游侠客,夜上戍楼看太白。

出自唐代王维的《陇头吟》

译文长城少年俱是仗义轻生的侠客,夜里登上戍楼看太白的兵气。

注释长安:一作“长城”。游侠:古称豪爽好结交,轻生重义,勇于排难解纷的人。戍楼:边防驻军的瞭望楼。太白:太白星,即金星。

赏析诗句起势颇有气概,描写了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星象,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、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。

完善

原文

王维《陇头吟》

长安少年游侠客,夜上戍楼看太白。陇头明月迥临关,陇上行人夜吹笛。关西老将不胜愁,驻马听之双泪流。身经大小百余战,麾下偏裨万户侯。苏武才为典属国,节旄落尽海西头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长城少年是仗义轻生的侠客,夜里登上戍楼看太白的兵气。陇山上的明月高高照临边关,陇关上的行人夜晚吹起羌笛。关西地区来的老将不胜悲愁,驻马倾听笛声不禁老泪横流。身经大大小小百余次的战斗,部下偏将都被封为万户之侯。苏武归汉后只被拜为典属国,节上旄头徒然落尽北海西头。

注释陇头吟:汉代乐府曲辞名。陇头,指陇山一带,大致在今陕西陇县到甘肃清水县一带。长安:一作“长城”。游侠:古称豪爽好结交,轻生重义,勇于排难解纷的人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废敬上畏法之民,而养游侠私剑之属。”戍楼:边防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此诗一、二两句,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“太白”(金星)的星象,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、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。起句很有气势。然而,底上突然笔锋一转,顺着长安少年的思绪,三、四句紧接着出现了月照陇山的远景:凄清的月夜,荒凉的边塞,在这里服役的“陇上行人”正在用呜咽的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。如果说,长安少年头脑里装的是幻想;那么,陇上行人亲自经受的便是现实:两者的差别非常悬殊。写到这里,作者的笔锋又一转:由吹笛的陇上行人,引出了听笛的关西老将。承转也颇顿挫有力。这位关西老将“身经大小百余战”,曾建立过累累军功,这正是长安少年所追求的目标。然而老将立功之后并没有好的结果。部下的偏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(737年),河西节度使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,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到边疆查访军情。长期生活在繁华都市的王维见到了奇异的边疆风光,感受到了艰苦的军中生活,诗情勃发,留下许多优秀的诗。此诗即是其中一首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

邓安生 等.王维诗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0:93-95

简析

《陇头吟》是一首边塞诗。此诗把“长安少年”“陇上行人”“关西老将”三种类型的人物,以及戍楼看星、月夜吹笛、驻马流泪三种边塞生活场景集中在一起,形成鲜明对照,构成了一种寂寞悲凉的意境,反映了艰苦的边塞生活,表现出老将功高而得不到封赏的悲愤之情。全诗基调悲怆郁愤,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。

王维

王维(701年-761年,一说699年—761年),字摩诘(jié),号摩诘居士。汉族,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,祖籍山西祁县,唐朝诗人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苏轼评价其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开元九年(721年)中进士,任太乐丞。天宝年间,拜吏部郎中、给事中。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,世称“王右丞”。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,今存诗400余首,重要诗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王维精通佛学,受禅宗影响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维摩诘经》,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。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,多才多艺,音乐也很精通。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。► 414篇诗文 ► 879条名句

完善

猜您喜欢

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

——《增广贤文·上集》

何用别寻方外去,人间亦自有丹丘。

——韩翃《同题仙游观》

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

——于谦《石灰吟》

人间之水污浊,在野外者清洁,俱为一水,源从天涯,或浊或清,所在之势使之然也。

——《论衡·卷二·率性篇》

晓月过残垒,繁星宿故关。

——司空曙《贼平后送人北归》

不镜于水,而镜于人,则吉凶可鉴也

——《围炉夜话·第五二则》

夜中不能寐,起坐弹鸣琴。

——阮籍《咏怀八十二首·其一》

清江一曲柳千条,二十年前旧板桥。

——刘禹锡《杨柳枝 / 柳枝词》

峰峦如聚,波涛如怒,山河表里潼关路。

——张养浩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

知止可以不殆。

——《老子·道经·第三十二章》

相关推荐

如何删除U盘里面的使用记录 U盘使用记录的删除方法【介绍】
央视版比赛集锦:2023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 半决赛 中国女排3-0波兰女排
《我的世界》三种办法激活TNT 想不到竟有如此“无聊”之人